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招生网首页 >> 专业介绍 >> 正文

【智能制造学院】机器人工程

发布者:  时间:2024-06-19  

(专业代码:080803T)


一、专业介绍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顺应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机器人科技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工科专业,融合了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道德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并以机器人为主要对象和工具的系统、软件和算法设计、开发和应用的工程师,掌握智能机器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机器人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数字控制、信息技术知识、系统的嵌入式计算机硬软件及算法设计知识和应用能力,具备智能机器人相关系统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及运行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面向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满足国家尤其是肇庆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悉机器人行业标准,掌握机器人工程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机器人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调试维护和创新应用等工程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机器人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善于学习实践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目标为:

1、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则解决机器人工程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从事机器人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具备工程创新能力;

3、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承担社会责任;

4、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


三、培养规格

(一)学制学分

标准学制为4年 需修满170学分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系统学习机器人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知识要求

1、能够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有效评估和合理选择方案,解决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路基础、机械基础、电机控制、信息处理等,较好地掌握机器人系统及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3、能够胜任机器人相关技术或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和运营管理等工作,在工程实践中体现创新性,成为单位的工程技术骨干。

4、能够掌握机器人技术领域内专业知识,了解机器人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

5、能够跟踪国际机器人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获取新知识,迎接新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能力要求

1、能够应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识别、表达并结合文献分析机器人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针对机器人工程问题,综合运用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来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

3、能够设计针对机器人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的能力。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器人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

5、能够针对机器人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6、能够基于机器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器人工程领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7、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具备在机器人工程领域中应用的能力。

8、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基本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使命感;具备基本的工程职业道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规范,并能承担相应责任。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

3、评价工程实践和机器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及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具有专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

4、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课构成。

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与CAD、电工电子技术、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机器人工程概论、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

专业必修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机器人运动学与控制。

专业选修课:智能协作机器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Solidworks机械产品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MATLAB基础及应用、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机器人操作系统ROS、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建模与仿真。

实践类课程:机器人认知实习、金工实习、机器人编程实训、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设计、PLC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机器人视觉开发实训、机器人综合应用实训、企业综合实习(含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五、师资队伍

(一)专业带头人

于兆勤,校长助理,教授(三级),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创客基地联盟副理事长,中南地区港澳特区金工研究会副理事长,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产学研重点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承担省质量工程、教改项目等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

(二)师资队伍结构

机器人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4人。教师中硕士生导师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8名。教师中有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创客基地联盟副理事长,中南地区港澳特区金工研究会副理事长以及校级教学先进个人,指导实践先进个人。聘请了一批来自大型智能制造企业的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人才引进和师资整合,建立了一支基础较扎实、实际经验较丰富、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中还拥有省级数字孪生研究团队和工程训练研究团队。师资队伍中还拥有省级数字孪生研究团队和工程训练研究团队。此外,还与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联合办学,创立了机器人工程产业学院。


六、教学条件

机器人工程专业设有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建有15个专业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实验设备价值1179.2万元。

主要实验室

(1)PLC工控技术实验室

(2)传感器实验室

(3)机器人基础实验室

(4)工业机器人综合实验室

(5)机器视觉实验室

(6)虚拟仿真实验室

(7)3D打印实验室

(8)机械原理实验室

(9)机械传动实验室

(10)金属材料与力学实验室

(11)大学物理实验室

(12)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室

(13)液压与气动实验室

(1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室

(15)创新创业实训室(双创学院)

(一)机器人实验中心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建立于2019年,占地面积1500平米,仪器设备总值500余万元。共有4个功能区:工业机器人离线仿真编程实训区、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区、工业机器人综合应用实训区、工业机器人技能竞赛实训区。包括桌面型工业机器人实训台17套、实训室使用ABB、埃夫特、傲博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包括ABB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作站4套、埃夫特机器人工作站8套、傲博智能协作机器人工作站5套、协作机器人智能水吧1套、工业机器人仿真验证实训台2套、50工位的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应用机房3个。

实验室设备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可满足机器人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等3个专业的《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维护与维修》等5门课程的教学和实训需要。

机器人实验中心可以完成的实训项目有12个:

1、平台基本操作实训

2、机器人基础实训

3、视觉基础实训

4、离线编程仿真实训

5、工业机器人模拟压铸实训

6、工业机器人搬运实训

7、工业机器人模拟码垛实训

8、基于视觉的工业分拣实训

9、工业机器人拆装与调试实训

10、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实训

11、工业机器人网络通信技术实训

12、傲博机器人脚本开发与二次编程实训。

图1 工业机器人综合实验室

图2 机器人基础实验室

图3 工业机器人仿真验证实训台

图4 埃夫特机器人

图5 ABB机器人

图6 傲博机器人

图7 协作机器人智能水吧


(二)PLC工控技术实验室

本实验室旨在面向工控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建设成为在本地区

制造行业,以及同类院校专业中具有领先性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实验场所,培养跟进时代的学生。同时能够进行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整合和改善缺乏实验教学条件的现状,构建工业4.0、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三大核心技术对接MES、SCADA、PDM、工业云,支持学校建设不断发展。

实验室采用工控技术与数字孪生相结合的建设方式,极大的降低

智能制造产线的建造成本,学生学习兴趣高,参与度高,并且能掌握

前沿的智能制造技术,符合工业4.0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向。实训平台中包含的六个模块,二十四个实验可随时灵活扩充应用场景增多教学方向,支撑我院开设出更多的专业,扩招出更多的班级;并敏捷的面对招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快速调整专业方向设置和教学的内容。

PLC工控技术实验室主要开设实验项目如下:

1. 工业能源管理模块及温湿度监控模块的PLC应用

2. PLC对按钮、指示灯、触摸屏HMI模块的应用

3. PLC工业网络通讯—PLC与计算机(仿真平台)及SCADA通讯

4. 智能单元的PLC控制组态及编程与功能实现

5. 智能单元的PLC调试与运行

6. 智能单元现场数据采集

7. 智能产线中的IO分配及安全控制

8. 智能产线中PLC连接应用

9. 智能单元数字孪生仿真应用

10. 现成PLC数据接入、工业云网关搭建、云部署


图8 PLC工控技术实验室


七、专业特色

本专业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培养掌握各类现代机器人机构及控制系统设计、研发、集成应用以及检测与维修、生产运行与管理等技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依托学院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设置完整的工业机器人知识课程体系,培养精通于工业机器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完成传统机械制造智能化升级、改造、再设计的创新实践型工程应用型人才。

(一)专业群特色

机器人工程专业群现包含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两大方向,以机器人工程专业为核心,辐射多个角度。以传统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定位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积极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发展动向,重点对接现代机器人产业的智能感知、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和人机交互等问题,以动手、研发和创造为特色,是典型的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前沿专业。

(二)社会服务特色

本专业立足于肇庆,深入服务地方经济。“工业4.0”中无论是“智能工厂”还是“智能生产”都需要使用机器人解决问题。机器人是实现制造转型升级的强力技术手段。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目前的供需比例仅为1:10。相关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捉襟见肘,需要大量机器人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本专业将为相关行业输送技术过硬的人才。除此之外,专业教师还帮助企业进行专业讲座和培训等,专业团队成为肇庆市行业有影响力的服务团队。

(三)产业学院特色

机器人工程专业依托现代机器人产业学院,先后与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木智造(广东)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机器人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产教融合,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优化设计、实践教学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项目,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顺利对接。弘扬民族企业大商精神,将优必选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民族优秀企业订制培养专门人才,不断深耕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智慧中国贡献广理智慧。

(四)指导学生实践特色

本专业采用“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校内教学采用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形式进行开展;企业实践将以企业导师主导进行开展,学生参与了实际经验后再进行后续的毕业实践学习。让企业走进教学,让学生深入企业,充分做到协同育人,学有所用。

机器人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产教融合教育中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实行项目制教学,形成了具有广理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主要就业方向和领域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主要面向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高端装备等行业。毕业生主要在上述领域的相关企业,如机器人厂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机器人终端用户、机器人配套厂商、科研院所和生产制造企业等,从事机器人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调试、管理、销售和服务,工程项目的设计、编程、调试,产线系统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