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招生网首页 >> 专业介绍 >> 正文

【会计学院】财务管理

发布者:  时间:2024-06-18  

(专业代码:120204

1.专业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隶属于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财务管理是以风险与收益管理为主线,以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提高资金效益的一门管理学科。

本专业于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招生资格,并于同年9月开启首批招生。本专业立足广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遵循“目标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3+1”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通过与新道科技、达内、翰智、正保、正誉、金蝶等企业沟通与协作,不断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了“课程内实验—集中实践—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同时,引导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专业学生参加财务决策大赛、EVC企业价值创造大赛、东方财富杯、复旦大学管理会计案例大赛、金蝶杯智能财务大赛等专业竞赛屡获佳绩。财务管理专业目前将管理会计、资本运作与管理、智能财务作为建设与改革的重点,不断推动人才培养适应智能化、数智化的大趋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财务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大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道德文化素养、法纪观念和财务管理职业道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当掌握财务管理及管理、经济、金融、法律(财经法纪)、会计等方面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会计核算、投融资管理、风险控制、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软件操作等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银行与金融证券机构、会计服务机构,从事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咨询、财务分析、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毕业五年后,可取得会计师、经济师、理财规划师等专业资格,成为单位业务骨干。

本专业学生通过四年培养,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思想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与专业操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目标2:专业素养。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具备财务管理、会计、税务和金融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前沿;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与数理分析知识,具备数据处理能力。

培养目标3:团队精神。具备团队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培养目标4:创新意识。具备创造性思维,掌握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对企业投融资与资本运作等财务管理实践问题具备判断识别、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

3.培养规格

财务管理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4~7年中完成学业,毕业需要修满161学分。毕业时,符合广东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毕业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

毕业要求2:文化素质。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人文修养、文化品位、职业素养和鉴赏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积极乐观地生活,充满责任感地工作,具备进取精神。

毕业要求3:身心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掌握保持身体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毕业要求4: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经济数学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具有良好的汉语和一定外语听、说、读等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税法、金融市场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毕业要求5:专业知识。掌握会计学、纳税筹划、会计法规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毕业要求6:专业知识运用。能够应用财务管理理论、会计法规等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具备运用会计信息系统、ERP沙盘、集团财务管控、财务决策、财会商圈等业务软件的操作,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为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投融资决策等能力。

毕业要求7:信息能力。具有应用语言(包括外语)、文字、图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等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及继续学习的能力。

毕业要求8:团队精神。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毕业要求9:创新能力。具有探索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不断尝试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毕业要求10:终身学习。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能对财务管理的新环境、新事物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税法等相关法规的新变化,通过自学使知识更新和完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实现持续成长,不断追求卓越。

4.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课、专业课、集中性实践课构成。通识课可划分为: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专业课进一步划分为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性实践课进一步分为:校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企业综合实践。

核心课程共8门,分别为: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战略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财务决策综合实验、集团财务管控综合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财会商圈综合实验、创新创业实践、企业综合实践项目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学分

占总学分(%

课内学时数

占课内学时(%

必修

公共必修

课堂教学

34

115

21.12

71.43

596

1740

27.24

79.52

课内实践

10.5

6.52

184

8.41

基础必修

课堂教学

23

14.29

368

16.82

课内实践





专业必修

课堂教学

31

19.25

496

22.67

课内实践

6

3.73

96

4.39

集中实践环节

课内实践

10.5

6.52



选修

公共选修

课堂教学

10

46

6.21

28.57

160

448

7.31

20.48

课内实践




0.00

专业方向选修

课堂教学

10

6.21

160

7.31

课内实践

2

1.24

32

1.46

专业任意选修

课堂教学

4

2.48

64

2.93

课内实践

2

1.24

32

1.46

企业综合实践项目课程选修

课堂教学





课内实践

18

11.18



合计

理论教学

112

161

69.57

100

1844

2188

84.28

100

实践教学

49

30.43

344

15.72

5.师资队伍

1)专业带头人

财务管理专业带头人是刘焕峰教授。刘焕峰教授从事财务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30多年,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经验。刘教授是硕士生导师(学术类)、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导师,会计专业硕士(MPAcc)研究生导师,主讲《财务管理》(包括本科、MBAMPAcc)、《管理会计》(MPAcc)、会计职业道德(包括本科、MPAcc)、会计发展史(本科)、《中级财务管理》(本科)等课程,为研究生做过多场学术讲座。

同时,刘焕峰教授为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多次专业培训。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出版专著5部。先后在《生产力研究》、《山西财经学院学报》、《山西审计》、《经济研究》、《会计之友》等学术刊物上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并多次获奖。参与多家企业改制。现兼任大型企业的财务顾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等职。


1 财务管理专业带头人刘焕峰教授

2)师资队伍结构

财务管理专业校内专任教师的学科背景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数学,学科背景呈现出多元化,由此带来的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能满足与胜任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授课要求。

财务管理专业拥有校内专任教师37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5人,占比:13.51%,中级职称17人,占比45.95%。外聘兼职教师多名。

财务管理专业校内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如下:35周岁及以下的教师有27人,占比72.97%36-45周岁的教师8人,占比21.62%46周岁及以上的教师2人,占比5.41%

财务管理专业校内专任教师的学位结构如下:硕士学位34人,占比91.89%;其它学位3人,占比8.11%

6.教学条件

1)主要实验室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配备了16个专业教学实验室,配置了基础会计软件、成本会计财务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审计财务软件、税收筹划软件、集团财务管控软件、财务决策软件、财会商圈软件、用友U8软件、财务大数据软件、用友约创电子沙盘软件,能满足实践上机教学需求。其中,主要实验室包括财务综合模拟实验室(6)、财务数智化实验室(1)、财务核算实验室(3)。


2 财务综合模拟实验室(6

财务综合模拟实验室(6)是会计学院重要的实验室之一,主要面向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该实验室主要是模拟以企业为中心、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仿真综合运作的实验场所,学生通过实验课程进行仿真演练。财务综合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集团财务管控综合实验》、《财务决策综合实验》、《财会商圈综合实验》、《会计信息化》等课程的教学,旨在提升学生运用财务类软件完成集团财务管控、财务决策、会计业务处理、账务处理等操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成为符合企业全方位的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3 财务数智化实验室(1

财务数智化实验室(1)是会计学院为适应财务的未来发展趋势而专门建立的,主要面向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该实验室以财务大数据平台为主,开设《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财务数智化实验室(1)所提供的财务大数据平台,是一款支持学生自主设计和分析的图形化报表智能工具,借助大数据平台关注市场动态和企业风险,着重训练学生运用财务分析、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等理论知识,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针对不同的分析结果,快速做出有效决策,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4  财务核算实验室(3

财务核算实验室(3)是会计学院主要的实验室之一,主要面向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该实验室主要承担《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纳税筹划》、《ERP沙盘模拟实验》等课程。在财务核算实验室(3),学生通过对不同课程的业务进行模拟训练,在财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并加深对财务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财务理论、独立进行财务核算的能力。

2)主要开设实验项目

①财务决策综合实验

《财务决策综合实验》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通过财务决策软件平台实现的,该平台模拟一家工业企业,设计4个角色(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总监、运营管理),围绕企业财务管理和日常业务核算两个核心环节,设计了企业运营、账务处理、电子报税、税务稽查四大操作模块,通过人机对抗方式进行企业运营,着重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税法等知识运作企业的能力。

②集团财务管控综合实验

《集团财务管控综合实验》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集团企业管理会计的岗位职责,对集团内的经济业务预算管理、费用管理、现金池管理、投融资管理、财务分析等进行会计处理,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让学生体会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战略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全局观、系统观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ERP沙盘模拟实验

ERP沙盘模拟实验》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企业运营主要环节,跨越了专业分隔和部门壁垒。本门课程是继《基础会计》、《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集中实践课。该课程跨越了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旨在培养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ERP沙盘模拟软件模拟企业整个运营过程,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提升学生从学到用的转换速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④财会商圈综合实验

《财会商圈综合实验》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企业财务部门的不同岗位职责,不同会计人员扮演不同角色,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跨越了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旨在培养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财会商圈平台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提升学生从学到用的转换速度,提高学生会计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增强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和爱岗敬业的意识。

3)实习基地

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满足了本专业学生开展基础实验、专项实践教学要求。校外实习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与中国科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金蝶精一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高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凯德信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新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佛山芒果财税服务有限公司、广东众兴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佛山市谨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肇庆市乐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75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签订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协议,这些企业涵盖了财务管理、会计、审计、金融、法律等行业,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多种技术岗位,可以满足学生进行多项实践活动的需要;校企合作协议一般以3-5年为一个周期,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合作,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

7.专业建设特色

1)专业特色

①专业教学体现“产、学、研结合”特色

在制定新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院与达内集团、新道集团、高顿集团、金蝶集团、正保集团等展开了充分的人才培养相关研讨,并赴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主管开展广泛的用人需求研讨,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新增了财务大数据分析、Python编程与应用、RPA财务机器人开发等能体现智能财务发展趋势的课程。

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也积极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展学术研究,联合开展教材编写。学院与正保集团合作申报了《融智共享·正保财务云产业基地》项目,与金蝶合作申报了《智能财务实践教学课程建设》项目,与新道合作申报了教育部产学研《校企合作模式下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合作项目。学院与金蝶合作编写了《财务大数据分析实验教程》、《集团财务管控实验教程》教材,与网中网合作编写了《财务决策实验教程》、《财会商圈实训指导》,与新道合作编写了《ERP沙盘模拟经营指导教程(约创云平台)》,同时,学院与网中网、新道、金蝶、用友、翰智等软件供应商均有所沟通与交流。学院邀请了网中网、金蝶、新道、翰智等集团来校开展过讲座和培训。

②形成了“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财务管理专业在建设中,重视并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通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激发与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干劲,增强与巩固专业知识学习的效果。同时,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也能获得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素材与灵感。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竞赛有: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EVC企业价值创造大赛、企业经营分析与决策大赛、“精英杯”企业经营分析与决策大赛、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东方财富杯”证券投资模拟大赛等。在激烈的学科竞赛磨练与洗礼中,指导教师与学生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增进了财务管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提升了运用融资、投资、利润分配、成本管理、股利分配等工具创造企业价值的实践技能。

③形成了“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实施了“3+1”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的前三年,学生在校内修完除毕业论文与实习的其他课程;本科第四年,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并完成企业综合实践的任务与毕业论文的任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注重从实践中选题,从实习单位的实际问题出发而选题。“3+1”的人才培养模式,兼顾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专业所取得的荣誉

财务管理专业是广东理工学院特色专业之一。目前取得的荣誉如下:

教师取得的荣誉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中,有十多人荣获过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教学个人等荣誉称号。同时,在指导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有多名教师荣获过国家级、省级等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被评为校级示范课程,《财务大数据分析》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先进教学团队;《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被评为校级思政改革示范项目和校级优秀课程。

②学生取得的荣誉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等学科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例如,第十届“网中网杯”华南区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荣获一等奖、第十届“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特等奖、2022年“贺岁杯”企业经营分析与决策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第八届“东方财富杯”金融挑战赛荣获二等奖、2022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数智财经赛项总决赛(本科组)荣获三等奖、第十八届“新道数智人才杯”全国大学生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本科组)荣获一等奖、第九届IMA-复旦大学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荣获三等奖、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智能财务与财务大数据大赛”(本科组)荣获三等奖、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企业经营与营销决策”(本科组)荣获三等奖、正大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广东赛区本科组选拔赛荣获一等奖等。

3)产业学院特色

202110月,学院与新道集团合作共建了财务管理专业(数智财务方向),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与产学合作的形式。20224月,学院与新道科技共同制定了财务管理专业(数智财务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20229月,财务管理专业(数智财务方向)正式招生并迎来了首批本科生。财务管理专业(数智财务方向)的课程采用校企联合方式进行授课。

4)就业面向

①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

财务管理专业2020-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与专业的相关性为90%以上。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财务类岗位、会计类岗位、税务类岗位、审计类岗位等,这些岗位与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是密切相关的。

②就业情况与专业培养目标

2020-2022届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在企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比例为90%以上,在商务服务业、零售业、批发业、金融业、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等行业、企业从事财务、会计、税务、审计等岗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③就业率与就业面向

2020-2022届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的就业率分别为:97.04%98.73%96.15%2020-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96%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广东省就业,且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主要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单位服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面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关闭